收藏丽水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官方APP

浙江:春茶生产背后的“电力密码”

“春风一笑绿山冈,喜见银芽处处芳。”青山云雾间的一方方茶园里,茶农们正腰挎竹篓,穿梭在翠绿的茶树间劳作。巧手在绿叶间上下舞动,将一筐筐竹篓盛满了嫩绿的春茶。山区县的共富之梦,也正伴着这一片片“金”叶子盎然生长。


电气化制茶取代传统制茶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茶叶制作都是采用传统式的炒制法。但这种以烧木屑、木柴为主的加工方式,不但劳动强度大,环境污染也不小,而且温度、火候都较难控制,火候稍有偏差加工出来的茶叶就容易色泽差、香气低。


图为:供电员工对自动采摘机器人进行设备调试|卢枫枫 摄


时代变迁,当国家将炒茶机列入农机补贴目录后,茶产业加工迅速走上了机械化,让茶叶品质和加工效率大幅提升,在不少产茶村逐渐发展成“家家都炒茶,户户有茶机”。


但茶叶加工多以家庭作坊模式为主,导致负荷十分分散,每到炒茶高峰时段,时常发生配变超过载及客户低电压等现象。


对此,2015年后,浙江各地采取“化零为整”的办法,先后建立了嵊州、新昌、安吉和松阳等茶叶加工聚集区,改分散炒茶为集中炒茶,将茶农的茶机统一搬至集中炒茶区内集中生产,形成用电负荷集聚点。


新技术加持春茶加保电更可靠


如何保障茶产业、助力茶科技,更精准及时服务于茶企、茶农,是国网浙江电力一直关注的重要课题。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加快推进,茶叶加工保电也不再是一味进行配变增容改造,更多的是采用灵活、柔性和智能的保电方式。


推出“精制茶电力加工指数”。指数由茶叶加工用户用电量、户数和户均用电量3个因子综合计算而成,主要反映茶叶加工用户对电力的依赖度以及茶叶加工的旺盛程度。此外,通过片区茶加工企业日用电量变化趋势判断该片区茶鲜叶收购情况和茶叶产量,指数对政府优化决策、企业提升管理、茶农增加收入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服务。


此外,供电公司还为线路安装低压互联装置,在临近配变的低压线路不同节点上,安装一定数量的自动转接装置,通过连接装置的分合闸实现台区容量共享,缓解配变压力,提高设备利用率,有效解决茶叶加工配变季节性超过载问题。


随着一个个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加持,今年浙江春茶加工期间用电量不断增加,而供电质量却保持稳定。种茶、采茶、制茶、卖茶、赏茶、喝茶……在浙江,一片茶叶,通过一二三产全产业链发展,已变身为名副其实的“黄金叶”。(作者:廖敏 陶超映)

浏览量:4.6万